一身中国红,曹茂园步法灵活、动作富有张力,像一团红色的火焰在燃烧。
“在家门口夺金的愿望实现了!” 7月29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诞生首枚金牌,四川籍、成都体育学院武术选手曹茂园在武术套路男子南拳比赛中发挥完美,以9.770分摘得金牌。“能在家乡人民面前展现我的技能,比起紧张,我更多的是兴奋,今天的比赛也是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了!”夺金后的曹茂园有些激动。
(相关资料图)
本场比赛共有10支国家和地区代表队的10名队员参赛,第四位出场的曹茂园在赛场上虎虎生威,一招一式英姿飒爽、刚劲有力。当裁判组报出9.770分的成绩时,整个成都城北体育馆沸腾了,全场观众情绪激昂,不停地为这位老乡运动员加油助威,雷鸣般的掌声久久回荡在体育馆里。
赛后接受采访时,曹茂园给自己打了九分,“今天发挥出了平时训练的水平,还是比较满意的。观众非常热情,我比较兴奋,在比赛过程中我一直注意把自己的情绪压下来,想着平时训练时的要求。我知道不能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打断自己的动作和节奏。”
从小就有“武侠梦”
1997年9月,曹茂园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严陵镇马道村(马道子)。小时候看武侠电影,曹茂园每每被帅气的武打场面所吸引,就埋下了习武的种子。一次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练武术,他跟父亲说:“我也想像哥哥一样。”
5岁那年,曹茂园全家从农村搬到了县城,因为父亲希望儿子可以离练武术的地方近一些。此时,威远县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武术队教练恒进威慧眼识珠,将曹茂园选进队里,从此开始了“武侠小子”的追梦路。
为了心爱的武术,曹茂园不含糊。曹茂园的母亲透露,儿子上小学时都是下午放学后赶去武术队训练,从来不会迟到,“路上时间很紧,他宁愿饿起肚皮不吃晚饭,都坚决不得迟到!”
启蒙教练恒进威至今记得,他曾带9岁的曹茂园去南充参加四川省武术套路锦标赛。赛前曹茂园意外地被一块板材划伤头部,缝了13针。当时医生建议曹茂园休息,但曹茂园坚持要带伤参赛。恒进威于是向组委会汇报了情况,表达了曹茂园想参加比赛的强烈愿望。最终,曹茂园如愿参赛,并获得2007年四川省武术套路锦标赛男子丙组长拳冠军。
2008年,曹茂园被选拔到四川省武术队参加集训。本届成都大运会中国代表团武术队武术套路国家队教练喻波看着曹茂园长大,“他(曹茂园)算是我们四川省武术队原汁原味、土生土长的运动员。从小他的天赋就比较高,也很有灵气。”
小时候的曹茂园是个捣蛋鬼,但是训练起来对自己要求严格。“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松”,是曹茂园的座右铭。每次教练安排训练任务,曹茂园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吸收再总结,然后跟教练反馈。
传承中华武术瑰宝
2016年,曹茂园进入成都体育学院学习,他对武术的热爱,给成都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副教授刘金丽留下深刻的印象。刘金丽记得,初见曹茂园时,他的性格还比较外向冲动。之后一边学习一边训练,曹茂园的性格也更稳定内敛,非常自律,不用教练操心。
没有轻轻松松的成功。多年习武的过程中,曹茂园也经历了不少伤病,“在经历挫折时,我会回想自己最单纯的时候,回想自己小时候为什么喜欢武术,小时候那么困难的情况我都过来了,现在也不应该放弃。”
为了参加成都大运会,曹茂园也做出了牺牲。刘金丽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因为武术套路项目正面临新规则的出台,全国的武术运动员都会去参加全国性比赛,适应新规则。曹茂园则全身心扑在成都大运会,这可能影响他参加全国武术锦标赛的资格,但他义无反顾,“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瑰宝,成都大运会在我们成都家门口进行,能够参赛对我来说是非常幸运的,能让我开阔眼界,这也是为国争光的机会。”
在成都备战集训期间,曹茂园每天在城北体育馆的训练场上挥洒汗水。个子高、速度快、冲力强,曹茂园将一套刚健朴实的南拳打得行云流水。气势如虹的表现背后,离不开教练组的苦心研究。“曹茂园的弱势也是因为他个子太高,所以动作显得下盘比较‘浮’。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创编一些套路来弥补他的下盘不足,然后还要突出他冲击力强的特点。”在喻波等中国大学生武术队教练的指导下,曹茂园反复磨砺着自己的套路动作,往往打完整套动作后只休息两三分钟,就又上场从头开始练起,力求一遍比一遍更完美。
为了心爱的武术,曹茂园与父母聚少离多,家长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在大运会赛场观众席,家人、老师和朋友几十号人组成的助威团给曹茂园打气。曹茂园压抑住内心的情绪,谨记教练教诲,在家乡人民面前展现自己的武术技能,“教练告诉我们,武术人需要沉静,越是在赛场上,越是要沉住心态。”曹茂园还将参加男子南棍的比赛,目标是拿到两枚金牌。
冠军中国选手曹茂园(中)、亚军中国香港选手刘子龙(左)和季军伊朗选手沙欣在颁奖仪式上。
标签: